机遇•困境•突围:漫谈公费师范生专业发展

2020年5月9日   点击人次: 4892   

今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首届公费师范生毕业10周年。2007年5月,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2011年6月,我有幸在北京师范大学参加全国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典礼,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毕业典礼并接见了学生代表。

2018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门改进完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将“免费师范生”改称为“公费师范生”(下同)。公费师范生政策的出台实施与调整完善,给广大有志于从教的青年学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公费师范生在职前职后均面临诸多现实困境,需要在不断反思中寻求专业的长远发展,实现发展困境的突围。


公费师范生面临的发展机遇


公费师范生政策的出台实施,对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深度变革,以及公费师范生群体的个人成长和发展都是一次重要的机遇,而这些机遇在“公费师范生”群体中产生了有益聚合。


(一)时代进程中的国家政策机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师工作,我国一贯有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正如政策所指,采取公费师范生这一重大举措,“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就是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按照政策,国家公费师范生享受免缴学费、住宿费和补助生活费政策,通过双向选择等方式切实为每位毕业的公费师范生落实任教学校和岗位。这些政策增强了师范生就读师范专业、毕业后成为教师的自豪感。十余年来,数以十万计的有志于长期从教的青年学子选择加入了公费师范生队伍。在时代发展与国家政策的双重感召下,公费师范生群体“聚成一团火、散作满天星”,如今已经遍布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大江南北,成为了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校教师队伍的源头活水。同时,一些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也已经初步建立了师范生公费教育制,实施公费师范生政策的初衷正在稳步实现。


(二)师资建设中的职业发展机遇。自公费师范生政策实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党和国家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师工作置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支持战略领域,提出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这成为了公费师范生专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职业发展机遇。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就是向全社会发出重视师范教育的强烈信号,吸引最优秀、最有才华的学生做教师,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终身做教育工作者;就是要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师成为最受尊重、最令人羡慕的职业。我国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抓住关键环节,优化顶层设计,推动实践探索,破解发展瓶颈,落实三个“优先”,即“优先谋划教师工作,优先保障教师工作投入,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全国各地不断加大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支持力度,分层分类推进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大力实施了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以上举措统筹并用,增强了教师职业吸引力,让中小学教师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采取有力措施,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公费师范毕业生作为我国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群体,在教书育人、服务社会的同时得到了专业发展的机遇。


(三)职业选择中的人生成长机遇。毋庸置疑,公费师范生政策的提出与青年学子个人选择的聚合,是个体成长的重要人生机遇,同时也是促进青年学子个人发展完善、走向社会的关键一步。在笔者眼中,公费教育师范生应该是这样的一群人:一群敢于担当时代责任的人,一群致力于改善祖国基层教育现状的人,一群将兴教兴邦大任牢记于心的人。笔者高中毕业那一年,适逢国家出台公费师范生教育政策,隐约中感到这将是个人发展历程中的一次机遇,欣然报考了公费师范生。


2007年9月新生入学后,主持新生入学面试的教授曾问我们:“你们为什么报考免费师范生?教师,真的是你愿意从事的职业吗?”在2011年的6月,首届公费师范生毕业典礼在北京师范大学隆重举行,笔者很荣幸成为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毕业生代表的一员参加。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典礼并讲话,现场他曾深情询问“成为一名老师,到基层去,你们准备好了吗?”。看似简单的问话,其实是对公费师范生职业理想选择的叩问,对个体坚定从教信心与促进专业发展具有精神引领作用。


公费师范生遭遇的现实困境


国家战略层面的公费师范生政策是一件新生事物,无论是从有关主管部门政策的制定试行,师范院校的专业培养,地方政府的具体贯彻落实,以及学生个体的专业发展等,都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困境。


(一)公费师范生政策带来的发展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关于公费师范生的“十年契约”问题。所谓“十年契约”即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对广大公费师范生来讲是一个现实“紧箍咒”,很多人追问:国家鼓励免费师范生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但是用四年公费教育换走十年青春,值得吗?当然,公费师范生个体情况千差万别,这个问题也没有确定的答案,但是“十年契约”对公费师范生的心理挑战却一直存在,鼓励从教与规定从教年限带来的心理感受截然不同且争议持久,一直到2018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出台新政策才将服务年限调整为六年。二是关于公费师范生的就业去向问题。政策规定,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公费师范毕业生,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二年。但是何为城镇、何为农村地区并没有清晰明确的界定,以至于前几届公费师范生在手足无措中慌乱就业,有的因为到了一二线城市工作而整天心惊胆战,有的因为忌惮政策“斗硬”而委曲求全到乡镇学校任教。前几届的公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流向对后期公费师范生的招生入学、择业就业影响极大。由于政策不具体,对政策后期的落地执行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三是关于公费师范生的跨省就业问题。政策规定有关公费师范毕业生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的规定,也曾引起众多疑问。笔者当年选择跨省就业时也面临许多难题。有生源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各种责问,有意向流入地教育主管部门的挑剔,更有来自政策执行不明朗的忐忑。后来,以“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到少数民族边远贫困地区从事教育工作”跨省就业理由,经过层层审批与严格审核,从生源地河南省跨省到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一所乡镇学校任教,而这所学校,正是我大学期间志愿支教的学校。有些公费师范生面临父母住址迁移、自由恋爱等情况,想要跨省就业总有艰难险阻,人性化考量不足。四是关于公费师范生的职后深造问题。政策规定免费师范生毕业前及在协议规定服务期内,一般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笔者认为这是公费师范生政策中存在的软肋。不可否认,单从高考录取成绩来看,部属师范院校招收的公费师范生整体质量较为优良,且许多公费师范生在专业发展上大有可为,但是政策的一纸规定就基本断送了广大公费师范生继续进行学术深造的通道。政策安排公费师范毕业生经考核符合要求的,可录取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职学习专业课程,任教考核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的,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笔者也有幸成为了其中的一员,由衷地对当时学校安排的课程教学情况与同学们的学习状况感到不满,这对公费师范生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但是,硕士研究生期间课程与专业发展衔接不够,无法支撑教师专业持续发展。


(二)公费师范生职前培养的先天困境。培养学校是公费师范生政策执行落实的关键环节,《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明确规定,“部属师范大学要抓住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良好机遇,围绕培养造就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的目标,大力推进教师教育改革,特别要根据基础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要求,精心制订教育培养方案。”然而,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一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离,影响着公费师范生教师职业理想的形成和发展。一是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一些培养学校的院系领导和教师对国家实施公费师范生教育政策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公费师范生与非公费师范生除了在公费政策与就业政策外没有区别,因此并未按照政策要求进行教师教育改革,专门制定的公费师范生培养方案也并无特别之处,以至于广大公费师范生对自我身份的荣誉感与认同感不强,专业学习积极性不高,此外,“虽然各个学校都针对免费师范生制定了专门的培养计划,但从效果上看,这些制度没有像描述的那样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专业化培养不足的问题。由于公费师范生从事教师职业的强制性及可预测性,因此应开设有别于非公费师范生的专业课程。但是,事实上培养院系专业课程改革并不够,公费师范生专业学习状况不理想,公费师范生群体中有较多人认为专业学习所学内容枯燥、陈旧,授课教师采用的授课方式普遍不能凸显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诉求,与中小学课堂教学实践脱节,且专业技能训练时间与机会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公费师范生的教师专业素质养成带来了挑战。


(三)地方政策执行不佳带来的后天困境。不可否认,公费师范生的从教意愿及就业选择与地方政府对国家政策的执行状况紧密相关。有研究表明,“凡是地方政府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政策,政策执行关照了免费教育毕业生的合理诉求的,该地生源的免费教育师范生从教意愿就强。反之,免费教育师范生的从教意愿就弱。”但确有地方政府执行公费师范生教育政策不理想,有关负面报道也时常见诸报端。主要表现:一是一些地方政策相关政策出台不及时,且内容不够细化,极大影响了公费师范生的择业就业心理预期。二是有些地方政府变相执行国家政策,刻意实施“凡进必考”的地方政策,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政策的叠加,影响了公费师范生的就业选择。三是各地对公费师范生就业岗位的统筹安排不足,有些岗位集中在大中城市,有些则集中在偏远乡镇,对同一群体人为造成了政策执行的大区间、大跨度,影响了公费师范生的从教意愿与终身从教积极性。四是各地在面对公费师范生申请跨省就业、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事项上多有诟病,较多表现出不支持、不赞成、不鼓励的态度,以至于有些不能顺利申请跨省就读的公费师范生被迫选择解除服务协议,许多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公费师范生无奈选择中途退学。


(四)公费师范生职后发展的现实困境。政策对公费师范毕业生的职后关注与激励不足,公费师范生在校期间普遍实践锻炼机会不足,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仅自我心理落差大,其现实表现与工作学校对其的期待也存在落差。一是舆论带来的心理压力。一项针对6所部属师范大学近千名首届公费师范生的调查显示,首届公费师范生中一半以上是来自较不发达地区和经济困难家庭,他们在众人羡慕的眼光中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重点大学读书,父母也渴望他们“跳龙门”,能够留在发达地区或大城市工作、生活。结合另外一项针对首届公费师范生就业意向的调查,“58%的人选择了‘省会级城市’,没有人选择‘农村’作为意向就业地点” ,政策要求与就业意向让公费师范生对回到农村工作多了一层心理负担。二是待遇低带来的经济压力。在大学期间,笔者曾多次到重庆石柱等地的偏远农村支教,目睹了当地师资的匮乏,毕业后主动申请留在当地任教,而不是回自己的老家河南。但即使在毕业时已经做好了充足的思想准备,笔者感觉在经济收入上还是“压力山大”,与同期毕业去往大城市的同学相比,笔者的工资收入差不多只有他们的一半,就连当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的学费还是靠父母东拼西凑才交上的,经济状况十分窘迫。三是教育教学观念的冲突。偏远地区乡村学校的教育理念相对落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根深蒂固,教育教学理念上的不适应是不少到基层工作的公费师范生的共同反映,再加上教学设施设备较差、学生基础相对较弱,上起课来十分吃力,这对刚入职的公费师范生来说是个挑战。四是自身职业发展的困境。政策虽然规定“免费师范毕业生在协议规定服务期内,可在学校间流动或从事教育管理工作”,但很多时候这却成为了公费师范生长远发展难以跨越的一道坎。许多地方认为公费师范毕业生就应该老老实实当一名任课教师,如果离开了教学岗位流动到管理岗位就违背了政策的初衷。此外,由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人社部门普遍对公费师范生免试攻读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含金量”持怀疑态度,认可度不够,因此公费师范生在学历认定、职称评定上毫无优势可言,以至于大多数公费师范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泯然众人矣”。


公费师范生专业发展的反思与突围


面对公费师范生职前、职后的专业发展困境,结合笔者十余年来的学习工作经历,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一)针对教育行政部门契合改革初衷,完善落实政策机制。自2007年公费师范生政策实施以来,国家围绕公费师范生的选拔培养、毕业就业、职后深造等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但笔者认为公费师范生政策应进一步契合改革初衷,紧紧围绕造就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的目标对政策进行系统完善。可建立完善具有更大吸引力的招生准入与调剂准入政策,吸引更多优秀青年投身教育事业;优化完善可操作性强、更具人性化的公费师范生退出机制,给予处于发展期的青年二次选择的机会,减少公费师范生学习期间的退出恐惧与压力;实行更为严格的违规惩处制度,制定详尽的违规惩处实施办法,并由相关部门“一人一案”严格督促落实,提升国家政策的执行力与约束力;进一步完善公费师范生职后激励机制,制定实施有关政策文件,对于严格履约、成效突出的公费师范毕业生给予奖补;完善公费师范生继续深造有关制度,有条件地允许公费师范生在履约期间采取停薪留职、带薪定向等方式攻读各类别硕士、博士研究生,为培养造就未来教育家奠定坚实基础。


(二)针对培养师范院校:优化职前培育,稳固培养职业定力。肩负公费师范生职前培养的师范院校,应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实践并重的理念下进一步完善公费师范生培养体系。一要职前培训更有针对性。“一校一案”“一院(系)一策”制定更加符合公费师范生职业发展需求的培养方案,增强培养方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要课程建设更具专业性。构建完善更为科学的公费师范生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体系,合理规划教师专业发展课程结构,充分体现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让公费师范生接受优质的教师职前教育。三要理想教育更有系统性。要建立更为完善的公费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体系,根据公费师范生的一般特点与特殊情况灵活开展多形式的职业理想教育活动,让职业理想教育贯穿公费师范生职前教育的始终,促进其牢固树立教育理想,坚定长期从教定力。


(三)针对工作所在地方:强化职后培养,扎实提高专业素养。各地政府应进一步畅通公费师范生职后再教育渠道,切实让广大公费师范生在实践中成长、发展。一要合理设置公费师范生就业岗位。充分尊重公费师范生的专业学习经历与自身发展状况,统筹协调好“定岗选人”与“按需设岗”的关系,争取公费师范生在岗位上发挥最大作用。二要强化公费师范毕业生职后“传帮带”。要因地制宜地为公费师范生选拔一批有责任心、教育教学综合能力强的“职后导师”,“一人一策”落实职后培养方案,确保公费师范生职前职后专业发展培养不脱节。三要多渠道为公费师范毕业生提供职后培训平台。各地应为公费师范毕业生统一建立专业发展档案,合理安排其参与“国培”“市培”“县培”等项目,在培训中开眼界、提能力、促发展。四要积极为公费师范毕业生职后再深造提供便利条件。按照国家政策支持公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博士等,并公正合理对待其获得的在职教育学历学位,保障公费师范毕业生的基本权益。


(四)针对公费师范生群体:着眼终身成长,系统做好发展规划。每一个公费师范生个人,无论在学习期间还是在工作以后,都要始终有一种“身份意识”,这种身份意识既是一种精神荣誉,又是一种责任担当。同时,要将这种公费师范毕业生的身份意识作为促进个体终身成长的不竭动力。具体来讲:一要不忘从教初心。公费师范生从最初的入学选择到毕业后的职业选择,都是对从教初心的锤炼,要始终牢记从教初心,在职业发展中成就自我。二要牢记兴教本职。公费师范毕业生是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一员,努力振兴教育事业是其一般性职业要求。公费师范毕业生必须要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努力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三要加强职后学习。始终保持积极学习的状态,做好职业发展规划,既要通过在职攻读教育、博士研究生,系统学习教育教学专业知识,也要通过向身边的名师、优秀教师、有经验的教师拜师学艺,深入学习教育科研、学生管理服务等实践性知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不可偏废。四要强化自我磨炼。必须要明确,虽然政策为公费师范生的成长成才铺就了一条通道,但这条通道绝不是绝对平坦的,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公费师范生、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要经历应有的挫折和苦难,在校学习本就刻苦、基层中小学工作情况也十分复杂,公费师范生要做好在磨练中成长发展的身心准备。